鸚鵡葡萄球菌病主要特征為化膿性關節炎水皰性皮炎、臍炎、滑膜炎、龍骨黏液囊和翼尖壞疽。 常見的鸚鵡葡萄球菌病有下面幾種 關節炎型:病鳥腿、翅的一部分關節(最常見的是飛關節和足部關節)腫脹,熱痛,逐漸化膿,足趾間及足底形成較大的膿腫,有的破潰。 急性敗血型:病鳥體溫升高,精神萎靡,羽毛松亂,縮頭閉眼,兩翅下垂,呆立不動,無食欲,有的下痢,排灰白色稀糞,同時伴有局部炎癥,大多是胸部和翼下出現紫黑色的浮腫,用手觸摸有明顯的波動感。 臍炎型:臍炎與卵黃囊炎的病原菌大多是大腸桿菌,雜以沙門氏菌和葡萄球菌等,但也有的以葡萄球菌為主。一般來說,發病率比大腸桿菌引起的臍炎發病率低。 如何防治鸚鵡葡萄球菌? 對葡萄球菌有效的藥物有青霉素、廣譜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,但有耐藥性的菌株比較多。通常首選的藥物是新生霉素,其次是卡那霉素、慶大霉素和氯霉素。每千克飼料加新生霉素0.375克,連用5-7天??敲顾?萬-1.5萬單位飲水,連用3-4天。也可用氯霉素,每千克飼料加0.5-1克,連用5天平時要注意清潔衛生,飼養密度不能過高,鳥籠和鳥舍內不能有鐵絲等物,避免鳥的皮膚損傷。 |
2021-02-16
2021-01-31
2021-01-31
2020-11-10
2020-11-10
請發表評論